政府补助 减免学费 全国招生 择优录取
招生热线:4008-313-855
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委副书记 黄远飞
去年12月2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珠海市高级技工学校时指出:“技能人才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没有一流的技工,就 没有一流的产品。”当前,广州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时期,如何构建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的技工队 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现状与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努力开拓,我市已初步建立起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技工教育体系。目前全市各类公办和民办技工院校 28所,其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连续17年实现招生总量递增,2009年在校生总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人大关,占全省技工院校在校生l/5强。28所技工院校 中,已有7所国家级的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1所国家重点、3所省重点。各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常年保持在96%以上。技工教育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方 面的特点。
(一)实现规模化发展目标,迈入内涵化发展阶段。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广州技工教育便开始关注市场需求、 不断开发新专业、努力扩大办学规模,实现了连续17年招生总量逐年递增的好势头,与当时不少内地职业学校“招生难”形成鲜明对比。2000年以来,广州市 技工学校因其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的高位水平(优于大专生的就业率),实现了更大幅度的扩招,招生对象从过去单一的初中生,拓展到今天的高中 生、初中生和大专生(实习);人才培养的类型从过去单一的中级班,发展到今天的中级班、高级班、预备技师班和技师培训班。2008年,广州技工教育已基本 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并转向走内涵发展和高端发展的路子。
(二)努力建设“万人大校”,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展。28所技工院校中,学历制在校生规模上万人的已有市工贸 技师学院等5所,接近万人的则有市技师学院和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共2所。7所“万人”技师学院的教学和校务全面实施标准化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 证,6所技师学院已通过省厅组织的技师学院复评,已发展成为广州技工教育事业中的“航空母舰”,品牌影响力日益凝聚。
(三)高端化特征逐步凸显,高技能人才培养已成规模。2009年,7所技师学院新生中,高技工及以上占比例 为64.23%。而在同年的毕业生中,高技工及以上占比例仅为33.57%。这说明,从2006到2009的三年间,在7所技师学院就读高技工及以上的学 生已由约占当年的三分之一,升至现在的约占三分之二,高端化的人才培养特征已非常鲜明。
(四)师资“短板”逐年补齐,一体化课程模式推陈出新。6所财政核拨经费的技师学院的管理更为有序、教学更 为出色、教改更为有力,在一体化课程模式的探索上获得了省和部的好评。其中,市工贸技师学院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 为全国试点院校之一,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制定开发人保部一体化课程标准。
(五)技能教学特色突出,实训含金量大幅提高。广州技工教育在资金投入、师资匹配、设备配置和场地建设均围 绕技能教学的有效性来全面展开,提升技能训练的含金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目前7所技师学院已按学校主体发展的专业群方向,相应建成7个主体专 业群的高技能人才实训中心(分基地),适应广州地区大中型企业、新兴产业和支柱型产业的用工需求。
(六)积极承担政府民生工程,增强社会责任承载力。广州技工教育在新生劳动力培养、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职 工在职培训和失业人员培训工作领域中,均作出了突出贡献。我市技工院校学历制在校生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地区和城市贫困家庭,总计有省智力扶贫生、我市教育扶 贫生、我市扩大覆盖面扶贫生、从化良口计生帮扶、梅州地区扶贫生、四川灾区失业学生等6类扶贫生1400人在技工学校就读;全市7所技师学院承担“双转 移”农民工培训指标任务每年近2万人,成为市政府完成“双转移”任务的主力军;积极承担全市退役士兵免费技能培训任务,工作绩效在省内首屈一指。
虽然我市技工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新的形势任务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高技能人才培养对广州社会经济发展 支撑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年增长速度与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尚有明显差距。二是现有高技能人才的资源配置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州构建现代 产业体系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产业的调整升级发展。三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内部结构有待优化。现有技师、高级技师中相当一部分人员的 知识、技能及年龄结构老化,后备人才补给又不足,高技能人才断层问题日益凸显。四是技工院校基础能力建设与社会需求不相匹配。我市财政核拨经费的6所技师 学院生均占地为8.9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为6.6平方米,对照《高级技工学校标准》中生均占地33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应不少于25平方米的标准,存在 较大的差距。五是我市技工院校实训能力建设与课程改革不相匹配。与长三角发达城市和省内部分城市相比较,广州过去在发展技工教育所积累的比较优势已逐年弱 化,个别办学指标已明显处于下游。
二、机遇与挑战
广州市技工教育处于战略调整期,如何在新一轮大发展中抢占先机,加快技工教育发展,既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对我们工作能力的严峻挑战。
(一)国家三个规划纲要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近年来,国家先后颁布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 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年)》。这三个纲要都明确提出要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明确在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上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 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 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并明确提出把珠三角地区建设为我 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技术教育基地。
(二)产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在不断增大。作为经济外向型发展城市,广州受金融危机冲击影响较 大,但广州市通过政府和市场“双轨驱动”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化危机为企业和产业转型升级之机。国际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增加值和人均GDP增加 值同步增长,职业教育的需求将大增。近几年广州市工业增加值指数基本每一年都高于人均GDP的增长指数,这表明当前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还有很大缺 口,需要大规模、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三)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广州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产业优势化明显,产业集聚效应显著。随着支柱产业整体素质和产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产业优势更加明显,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集中促进了经济要素和资源配置效率 的提高,与其它产业的联动及辐射能力增强进而促进了产业升级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人力资源供给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技术升级引起的劳动生产率 提高,导致等值产出劳动力需求的减少;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应用需要高技能层次的入力资源供给。
(四)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呼唤现代技工教育体系的发展。广州市产业发展重在淘汰落后产能,运用高新技术和先 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行就地转型升级和异地转移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广州市产业转型升级,由此带来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逐渐代替劳动密集型 传统产业,国际化、科学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已逐步建立。产业转移和升级中的移入与移出,必然带来产业工人的结构性供求失衡。一方面产业转出的部分工人面临失 业,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新的岗位缺乏技术工人。同时,高级技能人才与普通技术工人在薪金福利方面存在的巨大悬殊,将进一步刺激在职员工技能培训的提升需求。
三、目标与策略
根据国家、省技工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与要求,广州技工教育总体目标:一是围绕大力推进“273”工程(即:实 施“调结构、抓质量、促发展”和“走出去、引进来”两大战略,重构教学、管理、实训、信息、保障、安全和招生就业等7大平台,着力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中 小型企业研发和创业培训孵化3大基地,走高端引领、内涵发展的道路),打造技工教育“广州模式”。二是通过争取设立“国家技工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创建广州技工教育园区、创新技工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建立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基地、建立职业能力研究院、全面推进广州技工教育的现代化,促进我市技工教育战略发展。围绕上述目标,具体采取以下推进策略:
(一)科学统筹,加快发展。一是科学规划“‘十二五’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国家三个规划纲要、省委省 政府实施产业升级“双转移”战略和《广州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纲要(2009—2015年)》,科学分析和预测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明确高技能 人才培养目标。二是要有效整合高技能人才管理的市场资源。如校企合作、技术创新、劳动力市场供给、就业创业服务、技能鉴定等,推动技工教育高技能人才的培 养与大人才市场需求深度的融合。三是为我市技工教育“高端引领、内涵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学习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育管理经验,全面审视现有技工教育管理制 度,推进技工教育系列管理制度的“立废改”工作。组织研究制定技工教育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健全完善技工教育管理制度。
(二)深入研究,引领发展。一是要尽快搭建以各行业协会、企业、职业院校和国内科研机构为主体的广州市职业 教育校企合作平台、教育科研成果展示与交流平台、技工教育信息宣传平台的三大平台建设。二是要建立我市技工教育的科研制度与规范,引导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的科学发展。要以“广州市技工教育科研发展研究”课题为突破口,总结提炼“广州市技工教育科研工作指导意见”、系列科研管理制度和“十二五”科研发展规 划。三是要组织科研攻关力量,重点研究影响我市技工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如“广州市技工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适配性研究”等。同时要重点研究我市7所技 师学院办学经验与办学成果的典型实践,总结归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与经验,概括提升技工教育“广州模式”的内涵特征,通过重点课题的研究,引领我市 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一是积极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在人才培养的评价与管理层面和技工院校的办 学层面,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全面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核心内容与关键元素,将企业对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要求与院校对受教育者的教育教学 要求紧密结合为完整一体,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认同感与综合职业能力。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层面全面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核心内容与企业工作要求和 学校教育教学要求,将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知识学习一体化进行,优化教育者的教学过程和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以提高我市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效果与效率。 二是积极探索全面提高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主要是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包含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开展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与创业能 力发展的指导,促进其职业认同感的形成。三是积极探索师资队伍建设路子。重点围绕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理论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及实践能力,深 化以聘用制为重点的技工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制定技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支持技工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 师,建立健全教师激励与约束机制,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术能力强的一体化高技能人才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