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暴露能力缺乏
目前的大学毕业生定位正从“精英”逐渐过渡到“普通劳动者”“许多大学生只是花架子,实际能力还比不上高中毕业的老员工。”不少企业人力资源部如是说,学校里的“优秀大学生”并不能和企业“优秀人才”划等号。成绩好,也许说明该学生很聪明,但人才还需要动手能力、能吃苦、勇创新等诸多素质。从小聆听“世界是你们的”,长大、手持一摞证书的“天之骄子”突然发现,“实践经验”、“适合专业”等竟成为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每个企业都要针对不同的岗位选择相应的人才,而在企业的技术岗位上,并不只追求高学历,中职学校中为人勤奋、刻苦、踏实肯干的毕业生往往是企业最为欣赏的。而一个没有接受过正规大学教育,却经过职业教育几年,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在找工作时却一路绿灯,有时甚至是一个人有几家单位在抢。
◆重要的是本领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频率加快,文凭的“保鲜期”越来越短;今天学到的东西,也许明天就会被“刷新”。学会从“学校人”变成“职业人”,学历之外的素质训练与经历尤为重要。物品使用有折旧期,人的知识结构和储备也在不停的“折旧”中。“铁打的职位、流水的人才”,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适应外界的变化,才能更好地生存。能力导向和就业导向,是今天人才标准的核心理念;无论白领、蓝领,最重要的是本领。对于从学校步入社会的莘莘学子来说,惟一持久的优势,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社会观念在改变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在人们心中一直都被摆在“次等教育”的位置,很多人都觉得这是考不上高中或大学之后的无奈选择,觉得毕业后要低人一等,上升空间不大且要被打上“蓝领”的身份烙印。职业技术类院校的就业率和薪酬水平的持续走高,无疑开始颠覆这种观念。同时,它以事实向人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教育价值的真正体现,应该是看能够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赋予学生什么样的能力,而不是看能给学生什么样的文凭。目前,这一转化正在进行中。典型的证明是企业的用人观念更加理性。国内一个知名招聘网站的分析数据显示,目前,用人单位认为学历越高越好的仅占21.3%,更多的企业真正重视的是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及业绩。技术工人是产品的直接创造者和生产者,仅有一流的设备而没有一流的技术工人,是生产不出一流产品的。无论工作再普通,岗位再平凡,只要爱岗敬业,潜心钻研,技术工人同样可以成为受
社会尊重的专家。现在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正慢慢提高,2008年宁波市评出首席工人,在社会上影响也比较大。社会既要有一批工程师、科技创新人才,也要有一大批能够把这些工程师的设想落实成具体操作的技术工人。随着社会人才观的逐步成熟,只要有真本事,能在社会上立足。技校生成了“香饽饽”
◆技校就业率高于高校
针对全国日益凸现的技工短缺,最直接的原因是生源不够———职业教育生源不够,高技能后备人才不足。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全国技校招生数量持续走低,去年我省招收的技校学生总数仅为2万多人,目前全省技校的在校生总人数约8万人。长期以来,社会上有这样的“共识”:大学生是人才,中专或技校生不是人才;科技、管理人员是人才,技工不是人才;做白领有前途,当工人没出息。但事实是,目前技校的毕业生已经供不应求,去年全省技校就业率在95%以上,高于全省高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一些热门专业和重点技校就业率甚至高达100%,学生还没有毕业,就被企业争相要走。
◆一个高级蓝领多家求
从市场需求来看,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成为急需人才。国家劳动保障部对全国40个城市开展的有关技能人才状况的问卷调查显示,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现象在全国普遍存在,基本上是一个技术工人应聘,两家以上的单位要。在本市,技工队伍中高级技工(含以上)占技术工人的比重仅为10%,中级技工占22%,初级技工占68%。高级技工的短缺导致人才市场上出现十几个岗位争抢一个高级技工的场面。据统计,目前石家庄市共有企业职工51.1万人,其中技术工人36.4万人。高级工以上人员结构为:高级工6.5万人,技师11171人,高级技师1269人。高级技师与技师之和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3% ,占全市职工总数的2.1%。其中,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总数的0.34%,占职工总数的0.25%,平均6户企业仅拥1人。
◆技校招生火爆
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考生和家长的欢迎。招生人数年年攀升,填报也异常火爆。据分析,技工学校今年招生形势之所以急剧升温,是与当前大中专毕业生相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关。在大学生普遍就业难的时候,那些专业设置符合市场需求、实际操作能力强的技校生却受到了企业的青睐,就业率达到95%以上。不少学生是专冲着电子类、纺织类、汽配维修类类、电气工程、机械工程、机电一体化等目前市场上走俏的专业来的,因为这些专业的就业率达到了98%,而且收入不菲。